• 介绍 首页

    [历史同人] 玛丽苏和三国和金手指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254章
      ……你终于懂了。
      …………要不商量商量,看在诸葛亮亲手送出去小裙子的份上,你真就把司马懿招进来得了呗?
      反正也就是个名义上的事儿,谁能说男人就不能进府当你的姐妹?歧视男人吗!
      你一脸麻木,正在内心抬杠的时候,一个小黄门跑了进来。
      “监国殿下到。”
      “啊呀!”吴氏吃了一惊,“我把这事给忘了。”
      几日不见,要说面对后宫妇人们的刘禅和面对前朝百官的刘禅,你感觉完全是两个人。
      当这个国家给他出了难题,逼迫他去面对时,刘禅是仿徨的,不安的,无助的,他身边总得有个可堪信任的人替他处理问题,相父最好,刘协董允也可以,实在不行,你也能凑合;
      但当他进入后宫的时候,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。
      那叫一个活泼开朗,自信从容,清秀白皙的漂亮小脸蛋儿上飞扬着快乐的神采,直到进殿时看见你。
      “夫人?”
      你早已起身,见他进来,便行了一礼,“殿下。”
      他微笑着对你点点头,转向吴氏,“母亲宣儿前来何事?”
      吴氏向宫女招了招手,宫女送来……
      …………送来一盒新出锅的点心。
      就这么点事。
      真是其乐融融的家常生活。
      “这位娘子是?”
      与你进殿时,吴氏替她向你介绍那次不同,胡氏娇娇怯怯的又行了一礼,自己报了一遍出身。
      声音还挺好听的。
      报完出身之后,她大着胆子,抬起乌黑浓密的睫毛,看了一眼面前这位年轻俊美的皇储殿下。
      然后脸上突然飞起两片红云。
      刘禅也仔细地打量起了她那张脸,似乎连答话都忘记了。
      ……这是ntr现场吗?你有点恶意地想,年近半百的大汉丞相果然没有二十岁出头的少年天子有竞争力呢。
      算了,你还是替丞相纳了那个司马……
      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      你脑子里突然被什么碰了一下。
      吴氏咳嗽了一声。
      你觉得,作为后宅系技能点得乱七八糟的益州贵妇,她再迟钝也看出来这俩人在眉目传情。
      这场有点奇葩的相亲会以一种有点奇葩的走向落幕了。
      尽管吴氏觉得刘禅的后宫不太适合往里再塞人,董允也於我心有戚戚焉。
      但真爱来了,挡都挡不住!
      谁让大虎目前被冠以妖妃名头只能低调养胎,大张氏又眼不见心不烦呢?
      总之,这位出身并不太高,心气却很高的小妹子最终还是进宫了。
      ……然后迅速跟大虎杀成一团。
      不过这是后话了。
      相亲会结束后,刘禅先离开,你跟胡氏陪着吴氏又坐了一会儿,三个人心不在焉,相对无言,很快就散了。
      但与胡氏规规矩矩离宫不同,你离了吴氏的宫殿,立刻就去找刘禅了。
      李严上表为诸葛亮请九锡,归根结底,是因为“九锡”明面上是君王对大臣的礼遇,暗地里却带了权臣篡位的意味。
      你原本的思路是抢先一步,把李严私下里给诸葛亮写信的事抖落出来,要死他先死,死完事也就了结了。
      但换一个思路想想,如果不是王莽同志和曹老板把事情做得太绝,“九锡”会跟篡位划等号吗?
      在私下里接见你的刘禅似乎离开了舒适圈,脸上又带了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      “夫人有何见教?”
      “殿下……”
      他下意识地绷直了身子。
      ……你有点后悔今天没带盒酥糖进宫。
      内禅大典一切都平平安安的完成了。
      你不知道历史上的刘协究竟以什么样的心情将四百年汉祚亲手终结,在你看来,禅位后的刘协与夫人一同在民间悬壶济世,也无法抵消他作为一名皇帝的不称职。
      皇帝有时是不能选择的职业,但对于古人而言,坐上御座,便该如曹髦慷慨激烈,宁做殉死的君王,也绝不退让。
      但在这条时间线上,你觉得……虽然你之前给他从许昌一路拽去成都有点缺德,但结局还是好的。
      他不必成为整个汉室的罪人,也不必选择高贵乡公那般的惨烈命运。
      在内禅仪式上,将玉玺交给刘禅时,这位天子的神情安详,并无一丝不满。
      他甚至给你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。
      自八岁登基,肩负起汉室的名义,他又何尝有过一日自由。
      内禅礼毕的第三天,大朝会开始了。
      议功劳这事,自然不能从下往上议,那么,大汉丞相诸葛亮这十数年来殚精竭虑,将整个国家从先主病逝、刘封作乱的危机中拯救过来,而后汉中屯兵,北伐曹魏,今终得帝还故居,怎么赏就成了大臣们关心的重点。
      而且诸葛亮自己也不能辞了封赏,因为下面还有一大串儿功劳没他高的人在眼巴巴的等封赏。
      大领导要是先把政府准备发的封赏辞了,二领导辞不辞?下面的领导是不是也该一路辞一辞?那员工们还发不发奖金,过不过年了?
      诸葛丞相的功劳该怎么封,诸葛亮自己是不能开口的。
      于是,中都护李严不失时机的将被后世称为“答李严书”的那封丞相亲笔手书,呈了上去。
      “丞相德范遐迩,勋盖季世,正如古人言,壹适谓之好德,再适谓之贤贤,三适谓之有功,乃加九锡。丞相之好德贤贤,功盖寰宇,正适九锡。臣深恐未明丞相之意,故而呈丞相与臣之手书,伏惟陛下明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