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篡清:我初恋是慈禧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453节
      这位总督大人口口声声说,他是来帮助大清抵抗大英帝国的侵略,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。
      所以,要求清朝和沙俄以黑龙江、乌苏里江作为天然的边界线。
      奕山顿时强烈反对,并且说双方已经签订了《尼布楚条约》,已经有了法理的边界线,不必更改。
      沙俄的总督表示非常遗憾,并且说现在大英帝国正在入侵清朝,你们清国危在旦夕,很可能会失去大片的土地,甚至可能包括东北。
      所以,为了保护沙俄的领土,必要的时候,我们不得不用军事手段。
      这个荒谬绝伦的理由,也真是亘古少有了。
      奕山再一次表示反对,说这是大清和英国之间的事情,和沙俄无关。
      于是,这位沙俄总督大怒,立刻发出了军事威胁。
      限定奕山两日之内回复。
      要么答应!
      要么开战!
      按照沙俄总督草案,中国将会失去黑龙江以北所有的土地。
      奕山当然不敢答应,也不能答应。
      两日期限结束后,沙俄总督再一次来谈判,发出了最后通牒,逼迫奕山签字。
      这位黑龙江将军,依旧不愿意签。
      沙俄总督冷笑道:“看来英国人的选择是正确的,对于你们清国,和平是没有用的,你们只能听懂火炮和子弹的声音,这是你们自己找的!”
      “奕山将军,我必须告诉你,不久之前,我们和英法多国在克里米亚发生的一场规模惊人的战争,双方都出动了百万大军。这一战,英法诸国死在我们手中士兵,多达几十万!”
      “所以我们军队的战斗力,你应该非常清楚,你们清国的军队在我们面前,就如同纸糊的一般,不堪一击。”
      “而不久之前广州之战的结果,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,仅仅半天时间,英法的军队就攻破了你们的广州城。奕山将军,你觉得你挡得住我的哥萨克军队吗?”
      “一旦开战,你们只会得到更耻辱的失败。两广总督叶名琛是怎么死的?你难道不知吗?”
      发出战争威胁后,这位沙俄总督盛怒而去。
      他最后的这一句话,让奕山无比惶恐。
      当天晚上!
      沙俄军队就对瑷珲城开火,开炮!
      黑龙江将军奕山魂飞魄散。
      次日,沙俄使者再来,递上了条约文本。
      奕山提笔签字。
      因为,他真的被沙俄的军队吓住了,不想重蹈叶名琛覆辙。
      想要忠诚于朝廷,忠诚于皇上,也要先有命再说。
      至此,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出现了。
      条约规定,黑龙江以北,外兴安岭以南,总共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,割让给沙俄帝国。
      乌苏里江以东土地,中俄共管。在黑龙江等中国内河,沙俄帝国的船只拥有通行权。
      签下条约后沙俄帝国欣喜若狂,使者立刻南下,把这份条约文本交给在京城的沙俄公使,让他正式递交给咸丰皇帝,正式换约。
      奕山签订的这个《瑷珲条约》还无法正式生效,需要皇帝亲自认可,并且清朝中枢签字,这个条约就正式生效了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而在天津!
      英国人采用的是同样的伎俩,不断威逼桂良和花沙那。
      但是看着条约上的这些内容,桂良是万万不想签,甚至也不敢签。
      他不敢做这个主。
      于是乎,英法军队再一次炮轰天津城。
      海军陆战队,再一次向着京城进发。
      海军舰队,再一次向永定河行驶而去。
      桂良大惊,但是依旧不敢做主,赶紧派人回京,请示皇帝。
      而此时京城之内。
      皇帝的眼睛,几乎时时刻刻盯着苏曳家。
      不知道派了多少密探。
      几乎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问一句:“苏曳家人,有没有出门?”
      “没有,皇上!”
      “他的家人,都呆在家中,包括崇恩一家,只是派了仆人出来买肉买菜。”
      苏曳家人是否离京,几乎成为了一个风向标。
      在皇帝看来,如果苏曳家人离京,那就是做贼心虚。
      但胜保说得对。
      不需要证据,皇帝只要怀疑,就可以定罪。
      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,皇帝和苏曳之间,已经没有任何回转余地了。
      此时,就在等!
      只要英法联军退兵,京城恢复了安宁,皇帝就会对苏曳动手。
      哪怕是一千多万两的债务爆掉,哪怕是再大的后果,皇帝都决心,彻底拿下苏曳这个江西巡抚。
      杜翰和他说过,猜疑是非常恐怖的。
      这个时候,就算是苏曳没有做劫杀钦差的事情也没有用了。
      因为苏曳觉得皇上一定会猜疑他,所以为了自保,他一定会做一些事情。
      所以不能拖。
      如果拖到苏曳不断扩军,那就麻烦了。
      所以,他向皇上建议。
      除了苏曳家人是否离京之外,还有两个指标可以参考。
      第一,在扬州的王世清新军,是否有离开扬州,前往九江的意思。
      第二,苏曳在九江,有没有公开扩军。
      但无论如何,都要尽快拿下他,免生后患。
      就算苏曳是冤枉的,也先解除了他的职位,将他哄骗进京。
      而这个时候,外面的增禄脚步声再一次响起。
      皇帝皱眉。
      又,又有什么坏消息?
      每次只要听到增禄的脚步声,准没什么好事。
      “又有什么事?”皇帝怒道。
      增禄上前,递上了一个文本道:“皇上,这是桂良大人送来的,是洋夷逼迫我们要签的条约的文本,桂大人不敢做主,特送来给皇上御览!”
      皇帝稍稍瞥了几眼,顿时觉得心惊肉跳。
      然后这文本就好像有火,会烫人一般,直接甩开了。
      他心中愤怒,桂良这是什么意思,想要让朕给他背锅吗?
      “朕不看!”皇帝怒道:“什么都要朕做主,要他这个内阁大臣做什么?要他这个钦差大臣做什么?”
      “派人转告桂良,一定要与理力争,不损国威!”
      这些都是废话。
      皇帝的心里话就是,赶紧签完了事,赶紧让洋夷退兵。
      首先,不管有没有钦差大臣被劫杀这一档子事情,皇帝都是这个心思,赶紧签让洋人退兵。
      签完之后,认不认,又是一回事。
      先把洋人糊弄走,这就是典型的矛盾后置。
      不但解决不了矛盾,反而越来越大。
      接着,皇帝构思了议会措辞,温和道:“传朕口谕,他递上来的这些文本,朕没有看。但是朕相信他这个内阁大学士,朕信他的心中有江山社稷,有朕这个皇帝。”
      “真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所以既然把这个谈判的差事交给了他,就会彻底信任他,让他放手去谈,与理力争!”
      增禄道:“嗻!”
      然后,他立刻派人去传皇帝的口谕了。
      而且他很聪明,没有复述。
      因为皇帝的意思非常清楚,你桂良赶紧签,就算再丢人,朕也不会定你的罪。
      就算暂时定罪了,也算是为朕背锅,日后肯定还会起复。
      就如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候的奕山一样,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,判了斩监候,但是第二年就起复重用了。为何?就是因为他是给道光皇帝背锅。
      现在,整个京城的目光,都盯着两个方向。
      一个是天津的方向。
      一个是苏曳家的方向。
      中枢高层的人,都屏住呼吸,静静地等待。
      所有人都知道,只要天津那边谈判结束,英国人一退兵。
      皇帝这边就会动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