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541节
      女演员:“你古装现代都行,这戏路可是宽多了。放心,我要找你来,肯定不能是小角色。”
      柳苇现在是非女主不接的,她要是接女配了,那谁能压在她头上当主角呢。不是一般二般的演员都不合适。
      听话听音,女演员这么说肯定是有戏准备要找人,才会看上她的。
      柳苇就说:“要是合适的本子,您直接给我就行。”
      女演员:“行,那我过几天再来探班的时候给你带来。”再来探班那就是专门为她来的了。
      送走女演员,柳苇就去找梁导说了。要问现在谁对圈里的事最熟,那还是梁导。
      陆北旌没有路露就有点缺信息渠道了。
      梁平:“找你?那不能是小本子吧。我打听打听。”
      柳苇现在也不是小人物了,小本子找她不说她能不能看上,得罪人啊。
      电影还没拍完就有新戏找上门,也就是上升期才有这样的好事。
      陆北旌坐在旁边非常平静:“别管人情,先看本子,再看组,不合适宁可不要都别怕得罪人。”
      柳苇:“放心,我懂。”
      第501章 新剧本 有时候演员的加成对剧本来说是……
      有时候演员的加成对剧本来说是超越性的。
      柳苇很快看到了那个剧本,出乎意料,不是原创性的剧本,而是一部古代电视剧。
      在看到《燕燕》之后,这个剧组才壮着胆子联系柳苇的公司。
      但当时柳苇正一心一意想着《楚楚》,孔泽兰很清楚,她在考虑过剧本的内容和阵容后就婉拒了。
      这个剧组就只好转而去选择其他演员。
      现在各路演员都已经差不多就位了。
      问题是主演,开始出现问题。
      柳苇带起了一股女性体裁主义的风潮。
      从《汪汪汪》、《玉面狐狸》开始,到《燕燕》,到现在的《楚楚》,全是女主角扛大旗,票房成绩还相当不俗,这引起了市场的反应,于是新一轮的剧本筛选中,女主角的剧本被大大的提了上来。
      这部电视剧是由番茄台加爱奇艺一同筹备的,投入了相当大的期望,把它当成未来一年中最重要的主推古装剧来制作的,每一个部门都是精益求精。
      当一切都准备好了,剧组的导演等等也都开始就位了,重审剧本,就开始担心现在的目标女演员未必能担得起这部戏的分量。
      不过这种已经签了合同的剧,按期拍好是最重要的,违反合同的事谁都承担不起。
      剧组就在不安中继续着。
      偏偏扮演皇后的女演员签了《楚楚》的剧组,她还跟柳苇接触了一下,觉得这个女孩子不是不好说话的人,在自己的公司话语权也挺大的,就想万一呢,就先把戏的事说了,发现她不排斥!回去就立刻联系剧组导演了。
      导演一听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?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值得啊!哪怕这个剧推迟一年播也行啊,要是请到柳思思来演,这部剧就稳了!
      导演亲自带着全部剧本来了,打算等柳苇看完剧本后要是有兴趣,她就亲自讲这个故事给她听。
      柳苇接剧本的时候,导演就在外面酒店住着,她真是一点都不想放过机会。
      剧本给了两本,一个是大纲,赶时间可以看大纲,一本是全剧本,包括所有角色的台词和分析。
      柳苇就在休息的时候先把大纲看了。
      一看,发现是熟人的故事。
      是姜姬的后代。
      古代历史电视剧是一个很难说的题裁。
      好写好拍,是因为历史很详细,人物很丰富,剧本容易写,拍起来也容易,观众接受也不难。
      历史电视剧是自带流量的。
      但不是说历史电视剧拍了就必定会火,这很玄学。
      一般来说是要选众所周知的人物,比如姜姬,比如姜武王,这都是自带历史流量,写个名字就能引人进电影院。
      但电视电影发展也这么多年了,成名的历史人物早就拍完了。
      就只剩下一些边角料,让编剧们扒拉来扒拉去的,挑出一两个有意思的人物。
      柳苇看完大纲后又去搜了这个故事的历史记载原型。
      人物是姜姬的后代,姜寅,又名姜虎或林虎。
      商朝早期是女帝,中后期男帝与女帝是交替出现的,有的是和平继位,父死子继或母死女继,有的则经过一番斗争。
      姜寅不是长女,她排行第三,所以她开始并不是皇储,皇储是长子。
      她爹是皇帝,跟皇后的关系不太好。
      两人从朝上斗到宫内。
      后面朝代的皇帝要斗皇后,把皇后往宫里一关就行了。
      但商朝不行。
      皇后是相,她每天就坐在皇帝左手边第一个位子一起视朝呢。
      回到后宫,两人各踞一宫,身边侍人宫女侍从侍卫一大堆,拉出来都有几千人,够打仗的了。
      所以这两位一直都是文斗,没上升到武斗,也就在朝上吵来吵去。
      大臣们被这两人折腾的苦不堪言。
      然后,皇帝想了一个招,他告皇后有异生子。
      就是说皇后生了一个不是他亲生的孩子。
      谁呢?
      皇储。
      他自己的长子。
      理由是皇家血脉第一胎应该是女儿,这生出来一个儿子,肯定不是他的。
      在没有任何科学技术支持,仅凭猜测,居然取得了大臣们的支持。
      皇后不服,问题是她也解释不了皇帝自戴绿帽子来黑她的勇气是从何而来,假如不是皇帝说谎,就只能是真的了。
      最后皇后进纺织院织布去了,长子被宫,去修桥铺路了。
      皇帝获得最后的胜利,可喜可贺。
      放在以后的朝代,那可能就该把真爱抬上来了,要是一般的历史剧也该这么演了。
      但皇帝真的就是为了夺权才跟皇后斗,不是爱上别的女人要送她当皇后。斗倒皇后,他神清气爽,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当自己的皇帝,没有人来跟他分权了。
      但是女主角,姜寅出场了。
      她是第三女,本来好好的做自己的公主,很是自在逍遥。
      本来也没她什么事啊,她也不是皇储,就是皇帝关了皇后和长子,也没有杀,不杀人这个习惯一直都在,犯罪就去干活。她送走皇后和哥哥,就等着自己的处置,是不是还让她当公主啊,还是也去纺织院干活呢。
      然后,当时负责处理皇后身后事的官员上表问皇帝,除了长子之外的这些孩子,您想怎么处置啊。
      皇帝可能是心软,也可能是心虚。总之,他没有让姜寅去纺织院当女工织布织到眼瞎,而是让她进宫当宫女了。
      虽然没了公主的身份,但总比进纺织院干活强吧。
      这么一丁点的慈父之爱,给了姜寅机会。
      她趁着替皇帝添茶守灯的时候,拿铜锣把皇帝给敲死了。
      以锣击首,致惨死。
      她把皇帝敲死后,坐下来用皇帝面前书案上的帛纸和笔墨,替自己写了一道承天继圣的诏书。
      大概意思就是父死我继。
      我爹死了,该我当皇帝了。
      然后把诏书送给了当时的几位大臣,人人有份。
      大好的春光,大臣们在家里悠闲度日,终于皇帝和皇后的十年争端告一段落,好日子要来了!
      就接到了这封要命的诏书。
      大臣们进宫时,姜寅已经住进了皇帝的宫,先皇的尸首也被侍人们好好的收敛了,她正在指挥宫女给她把先帝的龙袍改一改好穿,突出一个过年穿新衣的快乐。
      大臣们进宫面见时,她连笑容都收不住。
      面带喜,尤不尽。
      大臣们面如菜色,可……已经没有人选了。
      皇后在纺织院,而且是先帝贬进去的,再说先帝已死,现在皇后也不可能生出新的继承人了。
      原皇储刚切过,还躺着。
      姜寅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,也在宫里当宫女,听到姜寅的所作所为全吓瘫了,没有一个看起来有帝王之相。
      姜寅人如其名,在当公主的时候就有点疯,属于顺者昌,逆者亡。
      她当年因为排行不得为帝,少女时在宫中曾言若为帝,必置百夫院。
      我要当了皇帝,盖个宫殿放一百个帅哥进去!
      突出一个昏君气质。
      但怎么说呢。
      大臣们对女帝接受良好。哪怕商朝已经有不少男帝了,但女帝继位时,大臣们一般都没有意见,甚至更乐意女帝继位。男帝想继位要么是捡漏,姐妹死了,要么就要过大臣们的九九八十一关,不把大臣全压服了,不可能顺利继位称帝。
      先帝就是捡漏的,他是姐姐崩逝,妹妹太小,得继皇统。
      至于昏君,这算问题吗。
      大臣们对昏君也接受良好。
      百夫院什么的,一座不够盖两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