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我本闲凉(妾本闲凉)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45节
      各家的正主们,并不方便做得很明显,所以都派了人来。
      有的是为了旧日的交情,有的是为了建立新的关系,进行拉拢,也有的纯是来探听消息,看看动静儿。
      慧定看着,心里竟忍不住怜悯了起来。
      那一日在雪翠顶木屋内瞧见的场景,还挥之不去:觉非师叔祖那轻描淡写的模样,还有那一封一封投入了火炉,烧得一干二净的拜帖……
      人人都把觉非师叔祖当朋友,可觉非师叔祖却好像不把任何人当朋友。
      也许……
      是在这山上久了,淡薄了?
      但觉非师叔祖,待他们又是极好的。
      教他们读书识字,讲天下名山大川的奇丽秀美,甚至为他们析那佛经上一条一条艰深的佛理,行走坐卧间,都带着一种超然又泯然的禅意……
      这是个让人生不出半点厌恶的人。
      慧定想起这几年来的种种,心下竟有些舍不得:往后就没人教他们,也没人去讲那些奇山秀水,也不会再有人上法坛与众人论禅……
      他不由看向了觉远方丈:“方丈,觉非师叔祖还会回来吗?”
      “回来?”
      觉远方丈都怔了一下,回头去看慧定,一下想起自己最后那一日下的一盘烂棋,忍不住就叹了口气,只道:“只愿他别有再回来的一日才好呢!”
      慧定一时愕然。
      觉远方丈却不再多言,也不看下面一眼,只转身向着自己禅房的方向走去,又吩咐了一句:“这会儿你觉非师叔祖人也应该远了,下去知会这些人一声吧,叫他们别等了,都早些散去。”
      “是。”
      慧定躬身打了个稽首,目送觉远方丈去了,便顺着山道,下山去将顾觉非已离开的消息,告知下头这一群各怀目的之人。
      大昭寺这一片山上,除了雪翠顶,几乎看不到半点残雪。
      林间的新芽已经发了出来。
      因供奉着皇家,后山设禁,几乎无人走动,所以显得有些深静清幽,分布着有些湿滑的青苔。一条山溪,自山间绕出来,流淌间有潺潺的水声。
      顾觉非只穿着简单素淡的青袍,腰上照旧挂着那半月形的卧鹤玉佩,一身孑然般的,顺着长道一路下来。
      山道尽头,庆安帝萧彻带着一干侍卫,已经等久了。
      在瞧见他人的那一刹,他立刻朗声一笑,直接翻身下马,将马鞭子朝身边人手里一扔,便昂首阔步地迎了上去。
      “让先啊让先,可候了你有六年,终于是舍得下山了!”
      顾觉非也是远远就看见了他。
      躲过了前山,他也没想过要连后山一起躲了。
      眼底其实没几分惊讶。
      这会儿的顾觉非,实也谁都不想搭理,连皇帝的面子,本也是不想卖的。
      可他到底是那个天衣无缝的顾觉非。
      这一切,不都在他意料中吗?
      他无奈一笑,躬身便要行礼。
      “行什么礼!”
      萧彻一身暗紫长袍,贵气非凡,长眉入鬓,目有慧光,三十五六年纪,正在男子最强健的时候,自有一股英武不凡。
      他皱着眉就把顾觉非拉住了:“六年不见,你倒跟我生疏起来。”
      “皇上,君臣之礼不可废。”
      其实顾觉非也就是做做样子。
      他心里懒得搭理的时候,谁在他面前都一样,只是话说出来,就是另一番诚挚恳切了。
      萧彻到底还是皇帝。
      顾觉非对他的态度,一如既往,不卑不亢,还是这样交心的感觉,叫他放心又舒坦。
      “罢了罢了。我早几日便派人探过了你消息,便猜以你心性,今日必定要从设禁少人的后山走,一早便绕了一圈,带着人来堵你,还赶走了几个也来堵你的。”
      萧彻忍不住摇起头来。
      “朝中如今是乌七八糟的事情一堆。你目今可赶着回去给老太师贺寿?”
      “……不急在一时。”
      顾觉非眸底淡淡的一片,波澜不惊,似乎半点不为所动,就连这一句话,都显得有些敷衍。
      萧彻心知他与顾太师是如何闹翻,也知道他这般的态度,实在情有可原,更知道,或恐他也就在自己这里,能露出几分真性情了。
      一时只叹气,萧彻摆摆手,吩咐旁边侍卫把马牵上来,便道:“既不急在一时,咱们便跑跑马,兜兜风吧。”
      一名魁梧的侍卫,把马牵了过来。
      顾觉非接了缰绳,认出他来,一时笑着道:“钟大人,久违了。今日这一匹马,可没什么问题吧?”
      钟肃忍不住便笑了起来。
      当年皇上与顾觉非骑马,偏生顾觉非那一匹马使了性子,半道上差点翻了。还是他出手,冒着差点被马踩死的危险,硬生生把顾觉非救了回来。
      如今六年没见,一见面,他便提起这茬儿来,可见心里半点没有忘记。
      凭心论,他是侍卫,做当年那件事,是他分内。可顾觉非没忘记,便是人家真真记着这情分。
      谁又能不喜欢旁人记得自己的恩情与能耐呢?
      当年那件事,可在整个侍卫营里出过名的。
      提一回,有他一回的面子。
      钟肃只觉得六年过去,与顾大公子说两句话,还是那样叫人如沐春风,好似浑身的毛孔都跟着张开了一样,舒坦极了。
      即便是他这样少话又忠厚的人,此刻也不由生了几分豪气,只拍着胸口道:“大公子放心,这畜生要也不长眼使性子,下官也定给您拉住了。”
      “哈哈,钟肃都打了包票了,你可也别磨蹭了,赶紧上马!”
      那头萧彻已翻身上马,接了马鞭子,听了顾觉非那看似客气,实则似乎有几分畏惧的话语,不由便大笑了起来。
      顾觉非笑笑,只跟钟肃道过了谢,也翻身上马去:“皇上欲往何处去?”
      “山上吧。”
      挥鞭一指前面另一座山上山的长道,萧彻便定了方向,叫了一声“走”,立时打马而去。
      顾觉非自是随后便跟上了。
      山间还有轻薄的雾气,迎面被风裹着刮来的时候,沾湿了他身上的衣袍,也沾湿了他刀裁墨画的眉峰。
      一路奔驰,谁也无话。
      只有马蹄哒哒,溅起微湿的尘土,一路向着跟高处而去。
      直到行至高高的半山腰上了,萧彻才微觉疲累,勒马驻足,就拿着马鞭子,向着山崖下面一指:“登高望远。六年了,你看这帝京如何?”
      这是大昭寺旁边的一座山,要更高更陡峭一些。
      在这个高度,已经能俯视整个大昭寺,更能远远俯视整个帝京。
      城墙高筑,房屋商铺,鳞次栉比。
      层次清晰的外城,内城,还有被环绕在中间的紫禁皇宫,一眼望去,烟火气息里,透着一种睥睨的巍峨。
      只这么一看,便能生出层云之上的豪气来。
      顾觉非勒马停在萧彻身后一些,只道:“繁华胜往昔,百姓皆安乐。皇上这六年来,想必是励精图治,卓有成效了。”
      “哈哈哈……”
      萧彻忍不住就大笑了起来,声音里却是几分叹息。
      “我当年这皇位如何坐上的,你是再清楚不过,又哪里敢有半分的懈怠?这个皇帝,我当得太累了。”
      当皇帝的累,当臣子的便不累了吗?
      在他面前掰扯,有什么用?
      真嫌累,干脆点直接滚吧。
      顾觉非微微笑着,目光里却一片睿智的理解与体恤:“累了皇上您一个,造福的却是天下苍生百姓。至于昔日的那些事情,早都过去了,又何必挂怀?”
      十三年前的那一场宫变,顾氏一门乃是重要力量。
      顾觉非身为顾家嫡长,十分清楚。
      当时顺宣皇帝病重,储位未定。
      皇后出身卫氏一族,乃是如今卫太傅的妹妹卫嫱,膝下七皇子年才五岁,但因为身体太弱,一直有夭折之险,只起了个乳名叫着。
      另有德皇贵妃陈氏所出的四皇子萧齐,向来为先皇所爱。
      萧彻身为先皇的三皇子,生母则是不大受宠的端妃纪氏,本身性格偏向温和,也不很出挑。
      若没那一场宫变,谁也不敢相信,最终登上皇位的竟然是他。
      外面传的是:
      顺宣皇帝病重,四皇子萧齐得知其立下了遗诏,要七皇子继位,怒而生夺位谋逆之心,竟然联合内外,发动宫变,残忍逼杀了皇后卫嫱,连年仅五岁的七皇子都没有放过。
      幸亏顾太师及时赶到,又有永宁长公主携兵而入,四皇子才最终没能得逞。
      只是那个时候,原定继承储位的七皇子已经无救,皇后更已自刎,四皇子又有谋逆之罪,断断不能继承大宝。
      是以,由顾太师牵头,扶立了当时并不出众的三皇子萧彻,才稳定下了朝局。
      至今,已是十三年过去。
      四皇子早就病死狱中,昔年参与宫变的那些人,也在种种的变故之中,化作了尘埃。
      耿耿于怀的,没有机会再开口;从中得利的,自然守口如瓶。
      至于原本就不知道的,以后也永远不会有知道的一天。
      世间事,真相本就没那么要紧。
      顾觉非静默了良久,并未再言语。